辨别墨宋之学与老庄之道,要在虚己与苦己的不同,这关乎庄子物论之本质。
孟子还谈过凡民与豪杰之别:待文王而后兴者,凡民也。众民行之而不著焉,习矣而不察焉,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(《孟子·尽心上》),方行之而不能明其所当然,既习矣而犹不识其所以然(朱子注)。
刻画人性与其他生物之性的差别的一个方式是,人之性是纯然至善的,此即指仁义礼智全体而言,而其他生物之性或许也有善的一面,但因其不纯不全,故不能用善来刻画之。[31]个中缘由,仍可以从心性论的角度予以说明。若是上等人,他岂以荣辱之故而后行仁哉?伊川《易传·比·彖辞》有云:‘以圣人之心言之,固至诚求天下之比,以安民也。这不仅是对政刑的误解,也是对德、王道的误解。[22] 黎靖德编:《朱子语类》卷四十九,第4册,第1206-1207页。
二是指与德相对而言的政,如《论语》为政以德中的政。从人性本善而心性层次又有千差万别的角度来理解圣人的万世之法,则是另一个视角。假使你把它看成一种智慧,它就是一种智慧。
《道德经》这一种话头很多。不能说完全错,但是不对。道家不正面面对圣、智、仁、义,做一个分析、原则上的肯定。忘其身而身存,忘是个什么意思?就是无有作好,无有作恶的那个无作,把造作去掉,这个忘就是要消化掉那些东西。
他所说的science是广义的学问的意义。无善无恶是说本心自体表现的状态,无善相、无恶相,王阳明自己说得很清楚,无善无恶是至善,是绝对的善,和与恶相对的那个善不同。
敌对是麻烦,有时候照顾也是个麻烦。道家就以此名家,以此为胜场,把握这个普遍性,不特殊化为仁、上帝、梵天等。也可以把这当个智慧看,智慧完全是当下的,当下呈现,并没有一定的轨道,智慧是讲运用之妙,存乎一心,智慧属于当下,完全从作用上讲。它不把无特殊化为任何东西,从这一方面说,它最有哲学性,最有普遍性,因为这是个共通的,大家都可以讲的。
讲道家,主要是讲这三次。《明夷待访录》里面讲三代以上有法,三代以下无法。这就是道家所说的那个无,从作用层上讲的无,这是共法,不能决定什么,不能决定你属于哪一个系统。逻辑是正常的,诡辞是不正常的。
其实严格说,是拿作用层上所显的那个无作为本(虚说而为本体因而视为实有),来保障天地万物的存有,这就是拿无来保障有(有与物为一即指物言)。从客观方面讲,就是玄理。
道家这个无,无任何内容,不能加以特殊的规定,它就是无,从作用层上来透显就够了。不是矛盾,它是一个诡谲、奇诡、不正常。
何晏、王弼争论圣人有情无情,何晏主无情,王弼就说你这样了解差,圣人当然也有情。它只是顺着儒家所肯定的圣、智、仁、义,问一个问题:你如何以最好的方式,把圣、智、仁、义体现出来呢?什么叫最好的方式?一般的讲法,说是家庭教育、学校教育、社会教育等,这些教育,没有一天没有,但都不是最好的。玄不可以笼统地看,一般人讨厌玄,把它叫作玄学鬼,说它不清楚,其实清楚得很。哪一个属于实有层呢?哪一个属于作用层呢?天地之常,天地的常度,以其心,肯定心,这是实有层,并不是没有心。般若不是共法,但表现般若那个诡辞的方式则是共法。从此引申下来,就可以说:有心为善,虽善不赏。
但他又说:有心俱是幻,无心俱是实。圣人也有情,圣人之常,以其情顺万事而无情。
现代人将真理定在科学那个地方,不承认这一层,才有玄学鬼这类讥讽的词语出现。一退朝,后面又跟上一大堆人。
绝对的善就是没有善相,恶相当然更没有了。实有层起争论,道家从作用层上讲,此则无可争论。
这种智慧,一般中国人都很能欣赏。《般若经》里边诡辞特别多,老庄里边诡辞也特别多。这种话,假使你把它看成一种权术,它就是权术。因为忌讳佛、老,所以大家讲圣人之道,最怕讲这个无。
我们对道家大概就讲这三次。它极高明而道中庸,致广大而尽精微,尊德行而道问学,《中庸》里这些话不是说得很漂亮吗? 什么样的话头儿看起来是来自佛、老呢?程明道这类话头儿很多,朱子最不喜欢。
不过还要看它发的方向如何、教路如何。把良知这个本体拿掉,一切都变成虚幻,就是无根、无本。
当时钱绪山根本听不懂,想了好久还是不懂。如果把《道德经》头一章无名天地之始,有名万物之母往实有形态的形而上学去想,这是很不真切的,得不到其真实的意义。
并不是因为一讲无,就是佛、老。其实在这个诡辞里边,含有两层意义。可是照后来中国哲学的发展来看,儒家却在这里有一种禁忌、忌讳,忌讳佛、老。道家的诡辞不属于logical paradox,乃属于dialectical paradox,是辩证的诡辞,不是逻辑的诡辞。
二是正言若反,这种诡辞不属于知识的范围。一有心,有私意,就是康德所说的有条件的,不是定然的(categorical)。
这两句不是与前两句冲突吗?一般人一看到这个话,又说这是佛、老,非圣人之道,圣人没讲过这种话。但是,现实上三代已经不错了,所以叫作王道。
在佛教里,它除了般若层外,还有分解说的实有层上的问题,即大小教乘,这两层都有。无名天地之始,有名万物之母,就是其意义的扩大,后面还是一个境界的意思,这是作用层上的境界。
网友点评
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